该药酒的制备方法是选用适当的中药,必要时加工,用白酒或适当度数的黄酒作为溶剂。

1.乙醇药理研究:药酒是选用适当的中药,根据需要加工,以白酒或适当度数的黄酒为溶剂制成的。因此,所有药酒都含有一定浓度的酒精(乙醇)。要研究药酒的药理作用,首先必须阐明乙醇的药理作用。以下几个方面比较清楚。

(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饮酒通常被认为有令人兴奋的效果,所以经常有“饮酒利胆”的描述。然而,药理学表明乙醇主要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低浓度乙醇能增强某些兴奋性突触的功能,而兴奋现象主要是由大脑抑制性控制的释放引起的。首先受到影响的是由训练和经验产生的精神活动。记忆、注意力和洞察力变得迟钝甚至丧失。自信心增强,性格变得开朗活泼。酒精也能引起镇静,缓解焦虑,然后模糊的语言,共济失调,受损的判断,进入醉酒状态。

作用机制:多年来,人们一直认为乙醇、挥发性麻醉剂和巴比妥类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是由于这些药物能够溶解在脂质细胞膜中,导致包埋在细胞膜和其他蛋白质中的离子通道功能障碍。近年来,乙醇对兴奋性氨基酸(谷氨酸)和抑制性氨基酸(γ-氨基丁酸)激活离子通道功能的影响已被注意到。乙醇和麻醉巴比妥酸盐都能增强γ-氨基丁酸介导的突触抑制和氯流出。乙醇的镇静和共济失调作用也可以被γ-氨基丁酸受体特异性拮抗剂荷包牡丹碱抑制。尽管乙醇和巴比妥酸盐都能抑制谷氨酸激活的离子流,但它们对谷氨酸受体亚型仍有不同的影响。乙醇主要影响NMDA谷氨酸受体(NMDA是N-甲基-D-天冬氨酸),而巴比妥类主要影响AMPA谷氨酸受体(AMPA是。-氨基-3-羟基-5-甲基-4-异噁唑丙酸)。最近,人们发现5-HT3(5-羟色胺)是受体系统中的兴奋性和阳离子选择性离子通道,低浓度乙醇可以与5-KR协同作用于受体。这种5-HT3受体主要分布在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中。乙醇与受体通道上的5-羟色胺协同作用,增强这些中间神经元的抑制冲动。腹腔注射3s/ks乙醇可使伏隔核和纹状体抗坏血酸的释放分别增加约140%和120%。纹状体抗坏血酸释放是所有间接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的共同特征。

(2)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适量乙醇可扩张皮肤血管,从而导致皮肤发红发热。然而,将其用作感冒药是不合适的。因为皮肤血管收缩是寒冷时的保护性反射。饮酒后,血管运动中心和皮肤血管扩张受到抑制,导致大量热量损失,增加冻死的风险。乙醇可以直接扩张血管。乙醇对人体冠状血管没有有益的影响。对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乙醇可以缩短引起心绞痛所需的运动时间,也可以缩短冠心病患者产生心电图心肌缺血变化所需的运动时间。乙醇剂量不足以引起面部血管舒张和轻度中毒,不会引起脑血流量或脑血管阻力的变化。然而,当重度酒精中毒的血药浓度为300毫克/D1时,平均脑血流量可明显增加,脑血管阻力可降低,但脑氧摄取减少。对于大鼠基底动脉痉挛模型,静脉注射0.5%乙醇20毫升/公斤可明显减轻基底动脉痉挛,乙醇对血液循环有影响;适量饮酒、血压、心输出量和心肌收缩的及时效果相对较小。幻想没有大的变化。然而,在急性和重度酒精中毒中,心血管功能会由于血管运动中枢和呼吸抑制而受到抑制。长期过量使用乙醇会对心脏造成不可逆的损伤,这是心肌病最重要的原因之一。